English

谁红谁演与谁演谁红

1998-05-14 来源:光明日报 陈宝光 我有话说

报上不断刊出明星片酬限价的消息。不用说,限制的是明星。无名之辈想登堂入室尚且摸不到门径,还用得着限制吗?究其原因,无非是明星炙手可热,许多剧组欲得之而用之,争来抢去,自然使明星身价水涨船高,抬了行市。

平心而论,有些片子用了明星,确实增色不少。然而也有一些片子虽然用了明星,却稀松平常,实在看不出有用他(她)的必要。还有一些片子由于太差,索性连明星也砸到了里头。

明星的确有号召力。但有时作用也有限。它的作用大概有点像香油,能够使佳肴更香,却不能使秽物不臭。明星同片子结合的情况有多种,但最好的片子大概只有一种——那就是没有明星,但是它制造了明星,成了后来被人们称为“明星”的人们的成名作。

幸亏世上的人不都是那么趋炎附势。崔嵬在他的处女作《青春之歌》里,放着如日中天的白杨、张瑞芳不用,偏从武汉找来名不见经传的谢芳。武兆堤在他的处女作《冰上姐妹》里,苦苦等到冰快化了,最后从百货商店里拽来学体育的卢桂兰。李俊在他的处女作《回民支队》里,从话剧舞台上请来了没有触过电的里坡和贾六;其后的《农奴》全部用了普通的藏族演员!

处女作对于一个电影导演是太重要了。在这决定成败的时刻,这些导演何以要冒这么大的风险放着大明星不用?本来他们当年在这个行当里还谈不上名气,正可以借一借明星的光芒。可是他们偏不!偏要别一别这个劲!细细体味一下,就不能不叹服他们这几乎是破釜沉舟的勇气。

可是遗憾得很,相对初出道时的战绩,许多老导演在以后的创作中用演员就不那么大胆了。当年何尝不是“气吞万里如虎”,如今倒偏偏怯得可以,乃至战战兢兢,非大明星而不敢用。真成了“初生牛犊不畏虎,长出犄角倒怕狼”了。

还是回到片酬上来吧。我以为如果仍然只盯着几个明星,则限制云云仍将是一厢情愿。反之,如果大胆起用一些艺术上有前途而知名度尚不够高的演员,那么,大腕们也会降格以求。因为说到根儿上,明星们还是想演戏。无论如何,以中国之大,明星毕竟不应当就那么几个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